中交博雅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
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博苑 > 原创 > 该如何做父亲(作者:日......

该如何做父亲(作者:日照东方)

来源:中路博客 日照东方的个人空间发布时间:2014-07-29 11:09:00
导语:一年一度的父亲节到了,那天我在上夜班,下着小雨,望着雨蒙蒙的路灯,想着《卷珠帘》这首歌的优美,遥祝年迈的父母安康幸福。一直也在思考我们该怎样做父亲?如何教育子女,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? 想想小时候的父母,回想着父亲如何教育自己,成为了一种美好记忆。父亲不识字,但是知道故事挺多,自己连编再说,张冠李戴演变着那些关于学习的故事,妙趣丛生使我记忆犹新。 我教育儿子努力学习的时候,孩子开玩笑对我说...

  一年一度的父亲节到了,那天我在上夜班,下着小雨,望着雨蒙蒙的路灯,想着《卷珠帘》这首歌的优美,遥祝年迈的父母安康幸福。一直也在思考我们该怎样做父亲?如何教育子女,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?

    想想小时候的父母,回想着父亲如何教育自己,成为了一种美好记忆。父亲不识字,但是知道故事挺多,自己连编再说,张冠李戴演变着那些关于学习的故事,妙趣丛生使我记忆犹新。

    我教育儿子努力学习的时候,孩子开玩笑对我说:“你还不如我,你刚上学的时候爬树还逃学,是奶奶拿竹竿把你打回了学校,奶奶表扬我比你强。”我笑着说:“您比我强好啊,望你不要学我,这是我的最大希望,海浪推前浪,一代更比一代强。望你努力学习,明白从小不受累,到老得受罪。”我也经常起母亲对我说的:“说您不听,一等人用眼教,二等人用话教,三等人用棍棒教。”现在想想,母亲还是很会教育子女的,各所其能都能成才。

    想起小时候,我不爱干活,累了躺在地上就是不干,耍无赖,父亲好话说着也不听。把从来不发火的父亲惹火了,父亲拿起撅棒把我打起来,自己痛的破口大骂,要不是母亲和哥嫂拉着,父亲非要揍死我,还是娘把我撵回了家。我走回家的时候,母亲心痛地说:“孩子大了,都懂事了,你不能打他了,打他更不会起作用啊。”我听了很感激母亲,记恨了父亲好几年,从那时起,我就立下重誓,宁愿要饭吃,我也不干农活。我在外最艰苦的时候,就读《平凡的世界》,想着对母亲的爱,想着母亲的话“苦尽甘来”,激励着我努力前行。

      每次回家看望父母,都问孩子学习怎样,是否长高了和是否听话,我简单的跟他们说了些情况。老娘余味深长地说:“你小时候,也不听话,尽量别打,吓哄吓哄就行,主要也得靠教育,孩子大了也懂事了,尽量少吵吵,自己和孩子都得生气,尽量商量着来,家和万事兴,教育孩子主要靠引导。”听了此话感叹而想:“家有老,是一宝。”

    俗话说,父爱如山。对为父者而言,更重要的是身教,即是要父亲塑造一个刚毅、坚强、勇敢、乐观、正气的形象,父亲是孩子第一崇拜的对象,严父慈母,因此父亲的形象、性格对孩子的一生影响很大。当我看到鲁迅在《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》一文中的说法,鲁迅认为为父者的最大职责就是“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。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,肩住了黑暗的闸门,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;此后幸福的度日,合理的做人。”独立闸下,肩扛闸门,解放后代,牺牲自己,这是何等伟岸的父亲形象。

    然而,在现实中,这种该传承与培养的男子汉气质却处于失落状态。在今天,相当一部分现代孩子被形象地称为“瓷男”和“花男”。“瓷男”从小集溺爱与宠爱于一身,被宝贝得如同精美珍贵的瓷器,含在口里怕化了,捧在手心怕摔了。何等精心呵护!这样的孩子长成后,很难深刻体会什么是社会和家庭的责任。而“花男”就如同温室里的花朵,娇柔有余,阳刚不足,阳光之下可能包裹着一摧即折的内心,经不起风雨受不住雷雨交加,若不顺意,性格很可能走向极端、偏激,变得小肚鸡肠、软弱退缩、不敢担当。他们不知道什么礼义廉耻,也不关心忠孝仁礼和父母的感受,他们只关心自己得失和感受,全然不再有男人们应该有的大气、担当和责任感。显然家有“瓷男”或“花男”,恐怕与天下父亲的教育初衷是逆道而行的。

    事实上,历史上的中国男人不是这样。春秋时代,侠客遍地,武士横行,出身贵族的官富二代也大都文武双全。那时的中国人,不喜欢一步三摇弱不禁风的白面书生。不论男女,皆以高大健硕为美。所以《诗经》言庄姜之美,必先言“硕人其颀”;写鲁庄公之美,必说他“猗嗟昌兮,颀而长兮”。《齐风·卢令》赞美猎人,就说他“美且鬈,美且偲”,即卷发多须。《诗经·简兮》中赞男子孔武有力: “硕人俣俣,公庭万舞。有力如虎,执辔如组。”《诗经·卫风淇奥》中的思春女子对梦中情人的审美标准是:“瑟兮涧兮,赫兮咺兮。有匪君子,终不可谖兮。”即仪态庄重,心胸宽广,威武雄壮,容光焕发,这样神采飞扬的君子,不能忘记他啊!这说明,古代人十分倾慕仪表堂堂的男子汉气概。

    即便是读书人,在那个时代也精神抖擞阳刚气十足。孔子周游列国,不留恋高官厚禄,不屈服于任何政治权威,只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。他说:“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”孟子比之孔子更为刚烈不不羁。他性格外向,行事张扬。曾自负到公然宣称:“如欲平治天下,当今之世,舍我其谁也?”他崇尚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,与国君交谈之际,毫无奴颜媚态:“说大人,则藐之,勿视之巍巍然。” “君之视臣如土芥,则臣视君如寇仇”(《离娄下》)、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”足显其男子汉的浩然正气。

    遗憾的是这种精神在宋朝遭致理学与国耻的双重打击,再经元朝的亡国之惨,到明代便已式微。鸦片战争后来到中国的外国人,更惊讶于中国人的胆小。古伯察说:“傲慢、尊大的、看上去颇具刚毅的中国人,一旦遇到态度坚决,意志不挠的人,马上就会变得软弱,像患了癔病。面临困难的中国人嘴里常说‘小心’即‘胆子要小’。”罗斯则说:“中国儿童不像欧洲儿童那样蹦蹦跳跳……对武力的赞赏已经完全没有了。大男子当众啼哭而不以为耻。”

    想想看,父亲也不光要树立威严形象,身教之外还需言传。必须积极参与孩子成长的全过程,要做“三陪”父亲,陪吃陪玩陪学习。如电影《教父》里教父无论多忙,都要跟孩子吃饭,让孩子感觉到家的温暖。陪玩、陪学习,是让孩子更多地观察世界、体验社会,有深切的人生感悟。比如参与有益的社会活动、社交,带孩子多见见世面,许多成功的商人很早就培养小孩的社交能力,如巴菲特的父母。还有,好父亲要和孩子多点周游世界,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。     

    自己读的书越来越多,明白了不少道理,当我看到康熙多么英明的皇帝,教育子女也是大费周折,多了些包容,为儿子留脸面,教育子女论五福。想起一代儒帅陈毅说的话:“子孙若像我,要钱干什么,子孙不如我,要钱干什么”,更有很深的道理。作为父亲,不要老想着遗留多少财产给孩子,而是要想着能给孩子多少精神财产。一个成功的父亲,不是看他有多显赫的地位,而是看他给孩子塑造了健全的性格,让孩子顺利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。

    父亲虽然平凡,优良的品质一直教育着我。现在自己也做了孩子的父亲,孩子有时不听话,虽然气的牙根痛,体会到了“恨铁不成钢”的滋味,自己辛辛苦苦的,省吃俭用的到底为了什么?但是想想,哥哥说得好,上清华的比较是少数,强求不可为,只要遵纪守法,别给社会造成负担,自强自立,干点啥都行。还是爷爷说得对:“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”,机遇很重要,刘备是个卖草鞋的,张飞是卖肉的,只要有才,人家不一样留垂秋史?就只好安慰自己,做一个好父亲:“照镜子,正衣冠,对照才能成模范,比较教育别心烦。找差距,要乐观,督促儿女向前赶,正确对待看优点。洗洗澡,治治病,正人正己自身硬,查找不足自知明。”望着蓝天,看世间万物,就经常提醒自己,不能让孩子走向极端,只要孩子安康快乐,教育孩子也要顺其自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