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交博雅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
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> 新闻 > “90后”袁隆平:依然......

“90后”袁隆平:依然管不住他那迈向稻田的腿

来源:科技日报 记者 俞慧友发布时间:2019-08-09 11:27:38
导语: “小彭啊,你看田里是不是……” 彭玉林,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。只要上午9时30分左右,接到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到办公室上班后打来的第一通电话,他便会“心头一紧”:自己照看的那块水稻试验田,应该又“坏事”了。 这不,近日连续两天,在相隔整整24小时的上午“9时30多分”,他都收到了袁隆平的“问责”电话。 “8月9日,袁隆平院士就满90岁了。但加盟‘90后’的他,没觉得自己应该休息。杂交水稻真的浸入他的血...

    “小彭啊,你看田里是不是……”


    彭玉林,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。只要上午9时30分左右,接到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到办公室上班后打来的第一通电话,他便会“心头一紧”:自己照看的那块水稻试验田,应该又“坏事”了。


    这不,近日连续两天,在相隔整整24小时的上午“9时30多分”,他都收到了袁隆平的“问责”电话。


    “8月9日,袁隆平院士就满90岁了。但加盟‘90后’的他,没觉得自己应该休息。杂交水稻真的浸入他的血液里,是他的命根子,他的魂。”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杨耀松对科技日报记者评价。


    没有谁,比他对杂交水稻更执着


90岁高龄的袁隆平,尽管身体大不如从前,却依然“管不住”他那迈向稻田的腿,“收不住”那颗向着水稻的心。“没有谁,比他对杂交水稻更执着。”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、院士办主任辛业芸博士说。


为方便行动不太便利的老院士研究,湖南省农科院在袁隆平住宅旁安排了一块试验田。这块田从此就成了他的“心病”。只要在长沙,每天都得看上好几遍。

袁隆平家门口的试验田。   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 辛业芸摄


    被称为火炉城市的长沙,夏季太阳毒辣,酷热难耐。可不管多炎热,袁隆平起床后的第一件事,不是洗脸、刷牙、吃早饭,而是下田。每天的第二次“问诊”,是大家都只愿躲空调房里的“烈焰”中午。第三次、四次下田,则在晚饭前和晚饭后。


    “因身体原因,袁隆平不能再频繁奔走全国各地。但哪天不让他看一眼田,他心里就落空了。以这块田为例,其实他站在自家窗户旁就能看到,可他依然坚持每天下楼去田里。”杨耀松说。


    “虽然眼睛不如从前,但袁老师给稻田看病依然眼光‘毒辣’。他当天看了田感到满意,就不会找我‘麻烦’。不满意,早上电话准时就打到我这里。”负责照看老爷子楼下试验田的彭玉林“吐槽”。


“活地图”:身体力行“两个梦想”


    袁隆平有两个著名的梦想:“禾下乘凉梦”和“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”。


   “目前水稻产量,并没达到他的理想程度。”杨耀松说。袁隆平的“理想程度”,即按现在光能利用率2.573%,再打上“五折”计算,要达每公顷22.5吨的产量。


    自1995年中国实施超级杂交稻项目以来,我国杂交水稻从每公顷10.5吨,发展到正在进行的每公顷18吨攻关。“不过,这离每公顷22.5吨产量目标还有距离。所以,即便他知道身体真的‘力不从心’,但仍不会放弃为理想产量目标奋斗。”杨耀松说。


    全世界现有水稻种植面积1.6亿公顷。如果一半面积用于生产杂交水稻,按每公顷增产2吨估算,可增产1.6亿吨水稻,多养活4亿—5亿人口。这是袁隆平的“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”。杨耀松,是这一梦想的实践者和见证者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