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会徒弟 帮助师傅——中国人要去俄罗斯修地铁了

发布:2017-04-24 来源:新华社

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中国地铁事业刚刚兴起,里面有不少苏联专家的身影。

  几十年后,中国铁建有限股份公司在俄罗斯竞标中胜出,将承建莫斯科几座地铁站的建设。

  中国人参与修建号称“最美地下宫殿”的莫斯科地铁,不仅是俄罗斯首次引入中国地铁技术,更是中国地铁技术首次回到“师傅家”。

  【青出于蓝】

 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中国留学生不断前往苏联学习地铁技术。同一时期,苏联也派出多名高水平技术专家来到中国,共同规划和设计中国第一条地铁——北京地下铁道,也就是如今的北京地铁一号线。

  尽管建设北京地铁的重任最终落在中国人自己肩上,但在中国地铁的发展历程中,苏联可以说是一位“师傅”。

  关于请中国人来莫斯科修地铁一事,莫斯科城建局局长安德烈·博奇卡廖夫说,俄方对此开展了缜密的论证。

  “我们认真对比了(俄方)与中方在地铁建造方面的技术,两者非常相近。我看不到任何中方人员不能进行设计或不能在俄工作的风险。”他说。

  最终,中国铁建在“莫斯科工程规划公司”组织的竞标上胜出,将承建莫斯科地铁外大环的“阿米尼耶沃公路”、“米丘林大街”、“韦尔纳茨基大街”三座地铁站,以及车站之间总长达到4.6公里的两段隧道。

  这三座地铁站位于外环线的西南角。这条环线全长62.3公里,共设有28站,是莫斯科地铁的第二条环线,计划于2020年正式投入使用。

  “如果进展顺利,我们将开展更多合作。”博奇卡廖夫说。

  有媒体预测,如果这项工程能够按计划完工,不仅可以极大改善莫斯科西南区的交通状况,更有可能使沉寂多年的外大环线工程“起死回生”。

  【快速发展】

  莫斯科地铁一向被公认为全球最“靓”之一,每个地铁站都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,精美的大理石艺术雕像、古典吊灯、五彩玻璃拼花以及马赛克镶嵌画……身处其中,恍若徜徉在一座座华丽的地下艺术博物馆。

  可惜的是,因年久失修,很多建筑如今已没有宣传图片中看上去那么富丽堂皇。

  此外,莫斯科地铁所用的列车比较陈旧,车厢没有空调是常事,隔音效果也差,“哐啷”声往往贯穿全程。

 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中国地铁建设近年来取得快速进展,领先全球。

  莫斯科副市长马拉特·胡斯努林说,当今世界论修地铁中国排第一;在中国,几乎所有大城市都有地铁。

  博奇卡廖夫说,中国人在国内建地铁的高效众所周知,“如今我们不只有机会见到如此高水准的中国专家,还能与他们共事”。

  谈及与中国的合作,博奇卡廖夫认为,这首先意味着将新技术、新经验引入莫斯科,从而提升莫城地铁的施工水平。

  “想与中国企业比肩绝非易事:它拥有30万员工,还有自己的盾构机,而我们只能从国外进口(盾构机),”他说,“中方承诺带来最有经验的工程师以及包括盾构机在内的先进设备。”

  【不忘初心】

  中国地铁修筑技术在起步晚的情况下奋起直追,有其秘诀。

  北京城建集团前总工程师贺长俊老先生回忆说,当年没有计算机,所有的计算和画图都需要靠人。画图时,设计人员先在小黑纸上画铅笔图,然后铺上硫酸纸,再在上面描图。

  “我们趴在那种大图板上,压得胸部生疼。到了夏天的时候,我们的汗只要一沾到硫酸纸上,纸就废了,(我们)就把毛巾铺在上面画……画错一笔,修改是很费劲的。”

  1965年7月1日是北京第一条地铁的开工典礼。6月30日晚,包括贺长俊在内,几乎全体人员都留在办公室,帮助绘图人员将3万张图纸装车。到了上午10时,他们就直接去参加开工典礼。

  修建北京地铁一号线时,仅测量、设计、勘察的人员就有700余人,随着中国地铁修筑水平的不断提高,需要的人员数量已大大下降。眼下,中国的建造方式和方法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。

  “我们中国地铁人能够走到今天,没有责任心和爱国心是不可能的,我们把所有都交给了中国地铁事业。”贺长俊说。( 作者:王申 陈杉 王丰丰)